上半年国产手机出货量下降超25% 年轻人不爱换手机了?

上半年国产手机出货量下降超25% 年轻人不爱换手机了?

作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2-08-14  

 近日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同比下降21.7%,国产手机出货量下降25.9%。还有数据显示,年轻人换机周期拉长至31个月。年轻人为什么不爱换手机了?消费者表示,手机太贵、新机性能没有太大突破、换机麻烦等都是考虑因素。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手机同质化严重,新手机没有革命性突破。未来建议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根技术上寻求突破,“少一些营销套路,多一些核心技术投入和深度体验创新”、

  从每年“定更期待”到“能用就不换”

  手机出货量大幅下降

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及5G手机占比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及5G手机占比

  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36亿部,同比下降21.7%。202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1.34亿部,同比下降21.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8.2%。国产品牌的数据要更严重:2022年1-6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累计1.15亿部,同比下降25.9%。

  市场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OPPO销量为 1280 万台同比下降 37.6%、vivo 销量为 1230 万台同比下降 29.9%、小米销量 1080 万台同比下降 22.8%、苹果销量为 1200 万台同比下降 1.3%。

  “上半年整个消费电子都受到整体形势的明显影响,电脑、平板、汽车等品类都是下滑的,手机是其中之一”,壹观察创始人宿艺表示。

  出货量与手机市场的景气程度息息相关。不少消费者惊讶:“好像真的好久没换手机了”“以前一年换一台,现在能用两三年”。

  那么用户到底平均多久换一台手机?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国内用户换机周期从2019年初时的24.3个月增加到了31个月。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则称,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为28个月。而全球手机市场销量从2018年就开始呈下滑趋势,曾连续十个季度下滑。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换手机了?他们的理由各不相同。小俊表示:“一手机太贵,二手机内存够用,三新手机无重大突破技术。”小空表示:“主要是贵,其次是麻烦,最后功能也没多大变化”。小风说:“如今的手机,软件系统老旧拉胯,硬件发热大性能低,没啥创新,价格还愈来愈贵,对年轻人没有任何吸引力。年轻人不再喜新厌旧,就这么简单。”小美说:“我两年前买的用到现在一点问题没有怎么换,性能需求过剩,芯片升级不大,两年前的旗舰还没遇到支撑不了的游戏,对摄像要求又不高,唯一想换的理由就是128G不够用,但要我花三四千来提升容量,我还不如开云空间存照片”。

  “出货量下降较大,既有供给上的原因,也有消费原因”,知名商业评论人闫跃龙说,供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手机市场进入成熟期,手机同质化比较严重,新机并没有革命性变化;而消费方面的原因包括在不确定时代,消费疲软,年轻人换机周期延长。

  “从过去的每年‘定更期待’,到如今的‘能用就不换’,一方面代表了消费更加理性,另一方面代表手机作为成熟消费品类已经进入了创新后半程,年轻用户对于如今的手机产品创新并不满意”,宿艺表示。

  各品牌手机同质化严重

  比拼集中在影像和快充等领域

  在国贸附近的一家手机专卖店内,北青报记者看到顾客数寥寥无几,一位顾客在给一个两年多前购买的旗舰系列手机贴膜,被问及为何没有换机打算,他表示:“我19年买的mate30,用到现在觉得还是非常好。没有换的必要啊。新出的手机没什么吸引我的点,而且旧的还好用,就不考虑换手机了。”销售也介绍称:“最新的一代手机,在拍摄功能和充电方面有所提升,其他方面,与此前版本区别不大。”

  那么不同的品牌之间,这些新机有何区别?北青报记者看到,vivo发布的“vivo X80系列”主打“自研影像芯片、蔡司光学镜头、超感自由屏”,vivo S15系列主打“超感光影像、双芯旗舰性能、全系超快闪充”。OPPO最新发布的“Reno 8系列”主打自研影像芯片、80W超级闪充,其他系列如“Find X5系列”也是主打“自研影像芯片、哈苏联合研发、一体陶瓷机身”。华为发布的nova10系列,主打“前置影像、100W华为超级快充”,Mate 40系列主打“超感知徕卡影像,40W有线无线双超级快充”。小米发布的“12S Ultra”主打“徕卡专业影像、旗舰8+处理器”,Note 11T Pro主打“天玑8100、67W闪充”等。

  可以看出,众多的手机厂商,它们宣传的点,主要集中在摄影和快充等方面,区别并不大,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分清它们在性能上的区别。

  “现在手机拼的几个赛道:第一是影像,可以看到硬件上无论是摄像头数量还是像素基本都到达一个天花板,在软件上主要是拼算法;第二是性能,主要是围绕芯片的升级来升级,目前如果不玩超大游戏,基本性能过剩;第三是设计,形态比较固定,设计上能玩的花样也比较小;第四是系统,目前除了华为鸿蒙、苹果iOS之外,其他厂商都是在安卓基础上做UI系统,说实话也大同小异。”闫跃龙认为。

  “目前,新的手机同质化问题严重,新机发布宣传的点主要集中在性能、影像、游戏、快充四个领域,但是目前天花板效应都出现了。比如性能,其实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骁龙870放在现在也足够了,而且制程到了5nm之后性能其实提升已经不明显,主要是功耗优化”宿艺认为。

  骁龙870芯片于2021年发布,基于台积电 7nm 工艺制成,目前已是市场上主流机型的标配。不过,目前载有870芯片的手机已经降价至1700多元,不再是“高端标配”。

  宿艺认为,以前,各厂商会在“新用户、新技术、新方向”三方面做增量,但是历经15年的发展,国内手机市场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成熟市场:存量用户、技术迭代放缓,方向也基本上都被验证了,因此带来一种“内卷”。

  为何新手机很难有革命性突破?闫跃龙透露:“主要还是因为大多数厂商是基于供应商的芯片、零部件或者操作系统做上层应用创新,这部分的潜力基本挖掘殆尽。”

  一个月超过33款新机上市

  高端手机售价近万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现在的手机是不中看也不中用,能够让自己满意度高的手机越来越少,商家满天吹的‘黑科技’,能使用到生活工作中有多少?不过就是堆料好卖高价”,有消费者在谈到为何自己不愿换手机时表示,手机本就不是消耗品,“新出的没有喜欢的,还不如凑合用用旧的”。

  实际上,现在手机的价格也是越来越高,动辄5000元以上,还有的要上万元,更换手机对于年轻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比如小米12S Ultra,起售价5999元,小米MIX Fold 2折叠屏8999元起;vivo X80 Pro 5999元,iQOO 10 Pro 5499元,OPPO Find N星夜版券后价格还要7689元,云端版券后价格8989元,华为P50 pocket 券后价8688元,Mate X2 价格更是达到了18999元。

  还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手机厂商出新机的速度太快了,“换不起出新机太快了,就对于我来说,一开始看着reno系列迟迟没下手,后来我去买了Reno5,半年后就来Reno6,接着就Reno7,我的手机瞬间成了下架机,现在慢慢熬,不换手机了。”

  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上市新机型累计201款,同比下降5.6%,其中5G手机112款,同比增长1.8%,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55.7%。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都有超过33款手机上市。

  过量发布的新机,使得智能手机领域竞争激烈且超前,“智能手机的性能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是过剩的,同时软件创新也改善了过去手机长期使用的卡顿难题,用户老手机可以使用更久,进一步延缓了购机需求”。

  分析:

  少一点营销套路,多一些核心技术投入和深度体验创新

  那么,下一步手机厂商们应当如何发展?闫跃龙表示,手机厂商目前的策略是:第一,内卷,提升产品的性价比,抢夺存量蛋糕;第二,创新,寻找新的突破点,比如折叠屏手机就是形态上的创新;第三,扩展,发展全场景,向平板、PC、智能硬件等领域扩展,寻找增长点。

  宿艺建议手机厂商后续应当更注重软硬一体化创新,尤其是系统的整体体验打磨;从注重用户以手机为核心的“单品终端”体验,向用户在家庭、办公、出行、运动健康等跨终端的智能全场景需求寻求新的升级突破口。“少一点营销套路,多一些核心技术投入和深度体验创新”,他表示。

  下一步革命性的突破,闫跃龙认为,需要向下拓展,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根技术上寻求突破。“比如OPPO的马里亚纳芯片、vivo的V1芯片等就是尝试,但要真的做出突破,还需要时间。另外,革命性突破也有赖于行业基础科学的突破,比如待机上,需要电池技术的基础突破,目前电池技术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大家都是做快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最新文章

上半年国产手机出货量下降超25% 年轻人不爱换手机了?

2022-08-14 15:13:250

2022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2022-08-13 17:00:580

第32周(重庆):市场焦灼,优质地产企业的煎熬期?

2022-08-13 11:40:230

第32周(成都):截止本周,今年成都二手房成交量破1000万方!

2022-08-13 10:05:300

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1041亿美元 较6月末上升1.07%

2022-08-08 11:43:480

第31周(重庆):9月市场会有一个小反弹么?

2022-08-06 17:10:540

第31周(成都):8月会是市场的一个转折点?

2022-08-06 11:25:190

第30周(重庆):房市救市大基金,重庆能分多少羹?

2022-07-31 10:45:500

第30周(成都):市场重回景气,惜售情绪出现?

2022-07-30 11:02:310

第29周(重庆):城市环境差异以及炒房客对市场的整体影响简析!

2022-07-23 18:41:280

热门文章

一个女人和荣盛发展的没落史

2018-08-20 17:47:121

深度:《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通知》

2019-09-15 15:28:382

重庆市统计局数据里的重庆地产市场(2006—2018年)

2019-02-19 17:47:330

从重庆的上市公司看重庆经济现状

2018-11-27 16:18:120

国家统计局数据里的中国楼市(2013—2018)

2019-02-14 18:18:150

47周(重庆):巴蜀中学签约高新区,科学城基础配套再升级!

2020-11-21 18:47:310

7周(重庆):三个地块剖析的案例(中海红旗河沟、南坪区府,观音桥小

2021-02-17 15:45:450

19周(重庆):第一次土拍激进龙湖拿地96亿,囤地大渡口?

2021-05-08 18:25:060

旭辉集团千亿负债面临深度套牢 最苦闷的就是咋找钱

2018-08-06 15:05:340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

2020-03-08 10:22:270


中鸿网

公司邮箱:rongci512@126.com

公司电话:023-6777 0851

公司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保利椰风半岛3-22-1





版权所有:重庆中鸿广告有限公司

备案号:渝ICP备130007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