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发布了重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里面有关于主城9区未来的发展计划,杨一看后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解读,跟大家分享下。
一、渝中区
基本建成重庆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国际交往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
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区”。渝中区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70%以上,将持续壮大现代金融业、文化旅游业、数字经济、专业服务、大健康产业等六大产业,全力打造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包括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等。
打造“美好城市示范区”。持续开展“深耕精耕”渝中行动,大力实施“疏解、转型、升级、创新”,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断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区。
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推进“人文渝中”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保护传承“母城”文化,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江北区
基本建成全市“两高”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成为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门户枢纽的重要支撑;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作示范:初步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和休闲旅游胜地的集中展示区。
围绕“长嘉汇”这篇大文章,做好金融、数字经济、商贸、两江四岸、扩大开放、夜经济、民计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
3、南岸区
建设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山水人文都市区、智慧创新生态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改革攻坚,推动高水平开放,建设“三生四宜”品质城市,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扩容。
集中力量做靓长嘉汇、广阳岛新名片,更好发挥在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建设中的极核作用,助力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
4、大渡口区
全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建设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环保、大健康生物医药、文化休闲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突出滨江沿线、轻轨2号沿线
“两线作战”,推进产业聚集,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建设长江文化艺术湾区,高质量建设建桥新兴产业集聚区,高水平打造九宫庙区域性商业中心,高品质建设伏牛溪活力生态宜居新城,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5、沙坪坝区
建设成为引领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承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高地”、传承巴渝历史文脉的“文化名城”、彰显重庆山水魅力的“美丽都市”。
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把沙坪坝建设成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地、新科技诞生地和新产业策源地。
加快建设青凤高科产业园,前瞻布局一批高品质商务楼宇,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高水平规划建设重庆国际物流城,完善对外通道体系,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实现在中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做靓东部人文母城“新名片”,建设西部现代新城“新样板”,打造“两山”生态屏障“新示范”。
6、九龙坡区
实现“三高三宜三率先”
在2035年内,实现“三高三宜三率先”发展愿景,即坚持不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质量城市建设管理、创造高品质人民生活,努力把九龙坡建成成渝“双城”“双核”重要的现代产业新高地、科技创新新高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宜居宜业宜游品质之城,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率先基本实现全社会智能化。
“十四五”时期,九龙坡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用好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政策机遇,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六个方面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元的大台阶。
2020年九龙坡区GDP1463亿元,要迈上2000亿大关,也就是未来5年内每年增长107亿元,而2020年同比2019年仅增长70亿元,九龙坡区必须要找到更好的经济发展方式,不然完不成目标。
7、北碚区
打造生态人文名城、科技创新高地、高新产业基地、民营经济示范地、休闲度假目的地
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磕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创新力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抓好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创建创新型城区。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稳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档次。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化完善“芯屏器核网”产业链、“云联数算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场景集,加快建设高新产业基地。
8、渝北区
全面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引领区、内陆开放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圈。提升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创新策源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引领区。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扣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消费走廊、两江国际商务中心、航空物流园“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9、巴南区
推进“一区五城”建设发展,提升巴南发展战略地位和区域发展能级,形成重庆南部新的重要增长极
一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五城:南部新城、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高职城、惠民智慧总部新城、大江科创城;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①在生物医药方面,依托重庆国际生物城,构建“1+3+N”产业体系,加快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地;
②在商贸物流方面,加快完善仓储物流、加工生产、国际贸易等完整产业链,打造西部地区国际综合物流枢纽;
③在高端装备方面,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中高端摩托车、航空发动机等装备制造,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生态圈;
④在“数智”经济方面,全面推进“芯屏器核网”建设,优化完善“云联数算用”全要素集群,积极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高水平打造
“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⑤在生态创新方面,围绕“生态+”创新+*文化+”,着力培育高新技术、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文创文体等产业,形成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创新示范区。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鸿地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