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不低于50%。社区内所有新建小区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比例不低于50%
尽量对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开展绿色化改造,推动绿色生态小区的占比逐步提高。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4.8㎡,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在不小于35%的基础上尽量增加绿地面积;
以后的房子,包括现在的旧城改造房,绿化只会越来越好。但绿化往往又特别耗钱,这些对开发商来说都是钱啊,要实实在在投入的。
托儿所、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
设置步行10分钟可达的工疗康体服务中心
室外健身场地面积应满足人均≥0.5㎡
健身房宜建成24小时自助式健身空间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一次配建不小于30%
已建小区要积极推进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化的比例超过55%
二层及以上的住宅,至少安1台电梯
至少有1部电梯通达车库
梯户比不能低于1:2
以前是7层以上住宅必须安1部电梯,现在是2层以上了,明显要求更高了,以后重庆所有的别墅都要配备电梯了,这是会促进电梯销售,还是促进别墅销售?
梯户比不能低于1:2,这个配置在重庆算很高了。重庆现在很多1梯4户、2梯6户、3梯8户的房子,按照这个标准,都要多装一部电梯,又要多花几十万。
社区内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与常住人口的比例不宜小于1.5㎡/人
多层、高层建筑室外主要地面人员活动区域配置24小时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
建成小区信息模型,对设施设备赋予唯一识别码,运用传感器、区域定位、射频识别、红外感应等装置与技术,全面感知、识别和记录各类设施设备运行数据
安全至上,生命面前无儿戏。
轨道+步行,打造轨道站700米范围内的步行空间
有条件的,在3公里范围内打造骑行系统
小区内人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对街道进行艺术设计,打造高品质慢行街道
骑行系统只能在部分比较平整的区域来打造,比如大学城。
保护与开发并重,留住老街风貌
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分类保护
在沿江、沿山和各类文化旅游、多层建筑中要采用坡屋顶,沿两江四岸、城市主次干道以及傍邻四山的建筑,要有天际轮廓线
重庆目前的很多建筑,比如位置极好的两江四岸,只有居住价值,根本没有美学价值,尤其是北滨路的某些位置,建筑异常拥挤,遮挡了观音桥方向的江景视野。
提升街道的净化水平,无乱停乱放,无乱拉乱挂,无乱搭乱建,无乱贴乱画
物业服务企业宜按人均服务面积3000-5000㎡或50-100户标准进行人员配置
好像没有明确规定社区里的商家,必须统一门面,也希望以后不要统一风格,千篇一律的美其实根本就不是美了。
扩展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加强无障碍设施和儿童友好型空间的建设。
推动智慧政务、智慧物业、智慧养老等建设
鼓励失业人员开办家政服务、托老等项目
以上这8个方面,其实非常接近我前面两篇文章里提到的未来社区了,重庆确实是时候要多修点高品质的生活住区了。
以上。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鸿地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