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
姓名:香城故事 的空间
单位:
职位:
访问人数:371680
博主公告
    
最新留言
我的最新好友
正文
摩帮之后,为何重庆再无企业家集群出现? (2020-09-14 16:21:18 )

 摩帮之后,为何重庆再无企业家集群出现?

 

 

1、

力帆的破产清算,宣告着重庆第一代企业家群体的代表人物尹明善的灰色谢幕。与力帆相比,隆鑫和宗申依然活着,但从资本市场公开的信息来看,两家企业也是负债累累,风光不再。摩帮可以说是重庆第一波企业家群体的出现;随后则是地产行业出现了一帮重庆企业,至今依然活跃在市场中,其中典型企业金科,还处于高光时期,但相比于摩帮的群体角色,地产帮企业领导人,要低调或者个性要弱一些,尽管媒体用了渝派地产这个词,但比较而言,或许因为行业特性,在区域特征或者区域共同的声音上,地产企业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声音,这当中有龙头企业外迁(摩帮为什么没外迁,因为重庆的摩托车水平基本上代表了全国摩托车行业的水平,重庆是整个摩托车行业的产业中心之城),在地产行业之后,重庆产业集群效应更集中的是医药,但重庆医药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医药医疗行业并没有太多话语权,智飞生物算重庆的代表企业,但智飞生物在全国的行业影响力则并不大。同时舆论中,也没有形成医药行业的整体声音,因此即便有企业家群体,其影响力也非常有限。

 

2、

为什么重庆会产生摩帮企业集群,而其他行业则不行,这是与重庆在重工业时代汽摩在全国行业的地位决定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重庆大小汽车厂多达10多家,而嘉陵,建设,望江三大企业在当时的社会中,在汽摩行业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且当时重钢和特钢依然存在,也就是在围绕汽摩整个机械产业体系里面,重庆可以说当时的行业中心地或者说是中心地之一。整个产业链相当齐备,且在整个行业中都拥有相当话语权。摩帮企业家可以十分便利的从重庆市场中找到足可以支撑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市场的开拓者。这也是重庆摩帮企业在当时在全国风光无二的核心原因,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重庆城市的底蕴,成就了摩帮。

 

地产行业中,重庆涌现了龙湖,金科,东原等一大批企业群体,在地产行业中,除深圳,福建,浙江外重庆地产企业的整体实力可以说超越了其他省市,但与汽摩行业不同的是,地产企业的核心是资本,政策,而这点重庆城市都无法提供,因此才有了龙湖迁北京,东原迁上海等企业向资源中心靠拢的情况。既然企业长大以后,注定要各奔四方,因此群体的意志和意愿本身就不强。而另外一个角度,比如龙湖为刻意强调她的全国性而刻意弱化过自己的重庆属性。当然外迁的企业要能在外迁地生存,弱化重庆属性也是一种生存的必然。

 

医药医疗虽然智飞生物为重庆算的少一骑绝尘,但在全国众多医药医疗企业中却几乎没什么话语权。没有了领袖,其他企业多是小规模的单个细分市场的参与者,也就没有了共同语言,企业家群体也就无从说起。

 

至于重庆其他行业如餐饮行业,虽然火锅市场体量庞大,但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几乎没有龙头企业,这也意味着火锅行业在全国没有话语权领军人物或者企业,反过来重庆火锅底料规模化程度反而不及四川,四川有一家火锅底料的上市企业。对于传统的重庆企业家来说,除这些行业外,几乎没有能够挤入新的市场体量较大的行业。像科技类,金融类行业,重庆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土壤能够产生这类企业家。

 

3、

重庆本地企业家群体的消失,一方面与重庆市场全国化程度有关,比如地产行业,活跃在重庆市场的基本均为全国性大中型房开;二是新引进的电子产业,因为行业的高壁垒性与在产业链的位置关系而言,很难产生外溢能力,如富士康和惠普,在重庆城市的存在,更像一个体系外的循环,除了能够贡献税收、就业外,对重庆城市电子领域的外溢效应几乎为零;第三是重庆的上市公司对市场的在孵化能力受制于上市公司的行业,也非常小,重庆上市公司多为公共性,垄断性国企,他们上市也可以壮大他们,但对行业的溢出效应也可以忽略不计;第四是重庆近年来高校实力停滞或者后退,创新学科不足,对城市非传统行业人才贡献不足,整个城市创新不够;第五是因为没有突出行业的突出话语权,重庆城市形象无法聚焦,刺激这个城市脉搏的新鲜血液不足,导致城市活力不足,也是企业家群体无法形成的原因之一。

 

4、

一个城市的本城企业家群体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经济本身来说,站在政府的角度来看,只要是经济增长,就业稳定,税收稳定,是不是本城企业家似不那么重要。但事实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首先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科技金融行业,或者即便他们最开始不是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会家族化,这也就意味着核心企业的关联产业的二次分配机会会落入家族人群当中,一方面是企业自身扩大过程中,家族关联人群会受益,比如新的子公司中,往往有一部分股权会落入他们手中,另一方面核心企业的配套方面,往往也倾向于优先考虑家族与家族关联人群,这也是企业集群产生的核心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本城企业家的利润几乎都会留在本城,他们的消费也会更大程度的留在本城,这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起着直接的支撑作用;第二是因为他们根在本城,所以在市场收缩时候,会优先保留企业总部地的运营,这对经济在下行周期中城市经济的平稳过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群体的消费,往往对一个城市具有很强的风向标作用。

 

5、

最近关注到一个信息,国际象棋行业,这是一个全球大众中国小众的体育行业。继深圳大学引进世界女子冠军侯逸凡作为教授后,另一所大学将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刘适兰聘为客座教授,而在今年一月,深圳国家象棋二队的训练中心刚落成。为什么讨论这个信息,我们或许要思考深圳为什么会花如此大的代价大力发展国际象棋这样一个在中国极为小众的行业?可能从产业本身来说,经济效应可能不佳,但是一个行业的顶级人才入驻,必然会带来关联的顶级人才的交流性增强,而精英人才往往会是一个相互吸引的场,而精英人才的数量,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而言不言而喻。同时异质性精英人才的增多,往往会对一个城市起到核心的质变作用,一方面他们能够给予本城的企业家群体以新鲜的刺激,让本城企业家群体思维持续的保持活跃;另一方面他们也能不断给予这座城市新的不同的信息传导,在这个城市起到鲶鱼效应。

 

6、

本城企业家群体的数量和质量会决定一个城市经济的潜力和张力,同时也是在经济下行周期的安全垫,培育和孕育本城企业家群体应该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公共职能。从这个角度来说,重庆不仅应该重视招商,更应该重视育商,这或许才是未来重庆经济长久繁荣的核心要素。

分享到:
阅读 () | 评论 (0) | 转载 | 收藏
文章评论: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鸿地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