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两条线,目前看没有交织。
5月12日,融创宣布,四笔美元债无法按期支付约1亿美元利息。继孙宏斌去年8月31日半年度业绩会上说的“除了我们,都有可能暴雷”之后第254天,融创正式宣告违约。
5月13日,央行发布了4月份经济数据,情况严峻,其中住房贷款历史性负增长,社融和消费均严重下降。
5月14日(周六),五道口经济论坛,各经济大咖把脉经济及建议。同日,因与亚足联就2023年6月举办的亚洲杯需要“完全开放举办”,无法达成一致,中国宣布取消在十个城市举办的亚洲杯。
5月15日(周日),在融创宣布正式违约之后72小时,重磅消息:央行和银保监会联手发布通知,宣布允许各银行将首套房利率下调为不低于LPR减20个基点,即4.4%。也就是说央行允许下面的银行按4.4%的利率进行首套房的住房贷款,同时二套房不低于5.2%。
同日,上海宣布将于5月16日起,分阶段复商复市。
01.
其实留给融创处理债务危机的时间很多,预警时间也长,从去年9月融创绍兴公司的流动性问题开始,老孙一直在自救,个人无息提供了4.5亿美元借款,卖贝壳的股票、上海虹桥的写字楼、杭州的酒店、昆明文旅项目。4月,老孙为40亿公募债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近期接近谈妥四个大项目,断臂求生,几乎上岸。
但经历了牢狱之灾、顺驰的壮士断腕,两次人生起落的老孙,这次人算不如天算,因疫情和地产萎靡行情,融创3、4月份在长三角的货值粮仓销售额下降65%,导致本次4笔美元债利息约1.05亿美元违约。
另外,截止到5月15日,应交未交年报的上市房企13家:融创中国、中国恒大、世茂集团、龙光集团、融信中国、富力地产、佳兆业、祥生控股、中国奥园、新力控股、当代置业、花样年控股、景瑞控股。
这11家中,有暴雷嫌疑者不少。从国家调控政策的空间和底牌看,房企暴雷或者倒下是不容易冲击金融市场稳定的,但这些债务地雷必须要拆除,债务刚性兑付必须要破除,这需要过程,需要挨个有序爆破。
怎么爆破?
先降息对冲。去年恒大2万亿暴雷之后,引起市场震荡和信心危机,为维护市场稳定,房贷进行了2轮降息,并分别于7月和12月进行了两次降准,同时,打出组合拳,司法集中管辖、AMC进场项目纾困、平台公司介入信用担保等,使得恒大未被债务挤兑,各方平稳过度,从而稳住了市场局面。
2万亿的恒大暴雷,央行两次给了60个基点降息进行化解,这次融创及其后的11家,却一次性干掉了100个基点来对冲。去年到今年初,各地首套房贷利率差不多在5.5%上下,这次直接干到4.4%,是直接干掉了100个基点。力度为何如此之大?
2015年,我们开启了涨价去库存、全民创富、为国接盘的资产大涨价的时代,当时基准利率是4.9%,在执行7折,即那一波行情,那一年的起点,那一年的房贷利率最低可以是3.5%,如今是5.5%。
从2020年8月出台史上最严厉三道红线政策开始,高层希望能够逐步挤出泡沫,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彼时有200个基点的空间进行去泡沫的调控,加上降首付、二套房利率、取消限购等政策空间,再加上城镇化末期的10个点,房市和房价平稳过度实现十年软着陆未来可期。但暴雷和疫情的叠加打破了节奏。
4月29日的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有句话很多人都忽略了:“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上半年以来,上面提及更多的就是这句话,之前经常提及的“房地产软着陆”已不多见,这种提法的微妙改变,说明当前问题重点和紧迫性。
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优先,软着陆次之。软着陆次之意味着什么?房价会涨还是跌,历史个贷怎么处理,房价扛多久等很多话题可以延展出来,暂先说到这里。
02.
5月13日,央行公布的社融指标中信贷出现快速收缩的迹象,其中尤其居民贷款意愿降至冰点,房贷罕见负增长。
住户部门的贷款大幅低于零,在历史上有3次,分别是2020年2月、2022年2月、2022年4月。2020年2月是因为疫情冲击,在2020年2月以后的金融数据中,居民单月贷款连创历史新高。但这次不一样,2022年2月居民贷款转负后,4月再次转负,降低幅度甚至超过2月份。
房地产市场快要冰封,消费和投资停滞,对未来开始避险。
5月14日,宣布取消亚洲杯。中国在建10个城市的足球场馆瞬间降速,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无法按照亚足联要求,在2023年6月进行全开放举办,无法像北京冬奥会那样封闭运行。很多人只起哄了玩破了的中国足球队,但几乎没人注意到一个细节:是一年后的的亚洲杯,我们取消了,没人敢对亚足联承诺,没人敢担这个责,因为什么?
5月15日,上海宣布将于16日分阶段复商复市。但目前上海朋友传过来的消息,这个分阶段,对大部分人来讲,太慢。每个人都真实感受到了无力感。
03.
5月12日,沙特阿美的市值站上2.38万亿美元,美国苹果市值为2.34万亿美元,科技巨头第一次被能源巨头超越,或者说第一次历史性的握手。什么意思?
不管是迫不得已还是计划中,普大帝更像是联合了一帮小兄弟,通过这场战争,推高了能源价格,推高了世界通胀,很难说不会熬到冬天来临。
全球在加息,我们在疫情封控下降息,输入通胀已经来临。目前为止,国内经济已失去主动权,哪怕背后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
经济决策的出台频率密集,已不分节假日、全天抑或半天,但似乎各地与抗疫一直平行而行。何时能力挽经济颓势,已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忧心忡忡。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鸿地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