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有两条线,读得懂自然懂;读不懂,你来打我。
高铁回来,曾经做地产的朋友非要开玛莎拉蒂来接,说自己现在没事干,呆家里太闲。然后聊到2008年那次救市,4万亿一投出去,世界经济立马起来;2015年那次,涨价去库存,然后全民创富,经济“轰”地一下走出困境;但这次,不一样…
微信里跟被封在黄浦江边大平层里的师长、曾经的老板聊,说起昨天五道口某经济家的发言,“对社会的评估哪可以这样”,好像一个时代在结束。
一个上海的朋友因为出差,“错过”4月被封,只好在全国辗转游荡回不了家;另一个在临港的民企朋友,在家办公,为临港做的工程已经停摆了两个多月;在静安的大学同学,感受到其在央企的平静,但“有时候焦虑、有时候静思”。
01.吃牛肉
5月13日,央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4月新增贷款下滑超预期。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从结构上来看,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这说明了居民的消费和购房需求都在减少。
昨天五道口论坛盛松成说,有些消费永远失去了,比如“我三个月没剪头了,解封后出去也只能剪一次”。“以武汉为例,从2021年武汉疫情以后经济复苏情况看,工业生产和投资在复工复产之后实现典型的反弹。但是消费的复苏很慢,大概持续一年才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跟上海朋友讨论,除了房地产的萎靡,我们只是封了一个上海,为何全国的经济都觉得停滞了。
朋友说,吃牛肉的人消费了,卖牛肉的才能吃得起羊肉,卖羊肉的才能吃得起猪肉,卖猪肉的才能吃得起鸡肉,卖鸡肉的才能填饱肚子。如果突然吃牛肉的群体不吃牛肉了,吃羊肉、猪肉、鸡肉的群体,就会突然没饭吃。
前段时间,全国汽车和芯片产业在着急,如果再不复工,这两个产业全国都可能停摆。今天的消息,上海市政府宣布,5月16日起,上海实施分阶段复商复市。喜欢喝咖啡的上海,占据了中国制造和消费的顶端。
去年我们乐见互联网大厂裁员降薪,然后网上各种高薪生活停摆、抛售高价房。整个长三角的这群人都面临困难。然后,5月12日白衣骑士孙宏斌的融创宣布有四笔美元债利息无法及时支付,实质性违约。长三角占据孙宏斌大半的销售版图,四月同比下降了65%。房地产与高科技互联网的窘境叠加,可以预见的是长三角的政府财政同样会面临难题。
朋友说,全国消费能不能回暖,房地产销售能不能恢复,也许要等上海解封后,这帮富裕群体会不会继续在国内消费,科技企业在政策底后,会不会继续扩张并支付竞争性薪酬。一旦“吃牛肉的”不消费不生产不买房了,羊肉、猪肉、鸡肉也会无人问津。
疫情封控下,出口在一季度已经明显下跌,只剩下消费和投资(房地产),这个精英群体能决定后面两架马车是否复苏。
如果你觉得朋友说的吃牛肉的是群SB,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02.个人收入,消费信心
疫情以来,不管是否封控,经济在往后面退。餐饮、旅游、娱乐等都受到极大冲击,再加上之前对N个行业的政策调控,似乎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哪怕体制内也感受到土地财政的压力之下,绩效和福利的紧张。
经济骤停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员工失业甚至公司破产,对中小企业主来讲,不是能不能赚钱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即便这次封控解除了,明天说不定卷土重来。
这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是要命的。企业主扩张发展的决心、个人消费的信心哪还会有?
对员工来讲,企业都快没了,停止一切投资,甚至消费,赶紧存钱。
尽管我们的宏观政策、舆情氛围充分释放、理解和支持企业及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体感上没有舒缓,个人焦虑蔓延。
另外,上海封控演化出的真实情况也动摇了外来者和部分收入群体的信心。围绕社区封控,城区、街道、社区、楼栋等边界严格划分,生活物资渠道指定供应,这难免产生地域歧视和优先劣后言行。曾经最市场经济的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本能保护驱使下,最公平的市场规则受到抨击。
付出、收入、消费和房价是成正比的,在这种冲击下,不管是吃牛肉还是吃鸡肉的外地人,信心受损,信仰消亡。
03.房地产挤兑
一旦收入和信心受到影响,高净值人群倾向避险,因此,我们看到一二线市场核心资产、高价资产反而畅销。招行报告中,2%的金葵花客户占据82%的存款份额,就是这部分人。在上海2000万以上、在重庆500万以上的房屋反而畅销。
但,另一方面,核心资产之外,大部分的房产销售停顿,刚需收入和信心受损,不再买房。刚改和初始改善因为焦虑和观望,暂缓和放弃购房打算。疫情叠加经济困难,让优质房地产资源被避险资金追逐,有挤兑倾向,而一般房产,因客户收入不足、信心受损被冷落。1-4月,全国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50.2%。
04.三四五囧
对于三四五线城市,更令人尴尬。我们看到陆续有将近上百个城市出台松绑救市政策,但除了南京、无锡、苏州、长沙等,基本都是低能级的三四五线城市。
研读其松绑政策更多是针对二套和多套置业,说明这些城市的刚需已消化完毕,或者说在人口流出、老年化不可逆的前提下,当地政府只能寄希望去激活改善需求。但要命的是,这些城市一是基本没有二手房市场,二是缺乏新产业支撑,拿什么故事讲给市场听?前段时间出台的城镇一体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吗?
贵阳下面某地级市,上月上万家小规模纳税人,仅3家正常缴纳税收,其它全部白板。截止5月份了,房地产项目工地复工者寥寥。
现阶段看起来有点无解,听说屡试不爽的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故事已在酝酿,但愿如当年家电下乡一样迅速好起来。
05. 尾声
作为个人来说,没什么好建议,有些事还没有对错。中国已经过了以往数年单纯靠货币政策就能救市的阶段。目前来看,经济结构的问题,使得吃牛肉的消费能力能够解决当前问题,但即使已未雨绸缪仍需要时间去替换。另外,没有对错的争辩也需要智慧,昨天亚洲杯的取消,貌似在表明决心和时间。
引用任泽平老师的话结束:
“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每临大事有静气。自律和理性是投资者与经济形势分析人士最珍贵的品质,在泡沫时克制欲望,在低谷时克制恐惧。
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致富。在这个全球动荡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你问我站谁?我当然站伟大的祖国。”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鸿地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