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通知》的影响分析
深度:《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通知》的影响分析
深度:《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通知》的影响分析
1、
近日重庆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通知》,通知中有三点核心内容,对社会可能会构成颇为重大的影响:第一是公办学校不再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第二点是主城九区公办校不得跨区举办公办校;第三是已经联合举办的要渐进式独立,有序退出。
在这个文件发出之前,渝中区已经率先展开行动,在今年7月10日,一则渝中区教委官网一篇名为《渝中区教委召开2019年中考考情分析会》的文章中,就已经明确区内公办中小学不得再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二是教师不得再新派出,以前派出的要分年度稳妥退出。据没有获得官方证实的小道消息,约克郡人民小学的教师已经退出了约克郡小学,回归人民小学了!
那么我们在反向关联一个事实,就是今年融侨南开中学秋季开始,学费大幅度上涨,是否与这个政策有某种关联,或者客观上是否映射了这个政策?
2、
基于这个政策,对城市格局,对教育行业自身,对地产市场都会构成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将用长文进行阐述。文章角度会站在行业经济学角度,以及由此引发的城市结构,社会变化等角度进行剖析。
我们之前还没有发现其他城市有类似的文件出现,而类似的现象全国应该比比皆是,比如成都的4、7、9中均涉及到此,而这个政策是否会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或者说这个政策是否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某个角度的调控呢?这个,可能时间会慢慢回答我们。
3、
在分析之前,我们将先探讨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器,靠的是什么?这个答案其实在全国都很统一,教育,中小学教育,不管是早期深圳的桃源居,还是重庆耳熟能详的奥林匹克花园。客观的说,奥园曾经引进的挂名北大的中小学对奥园的销售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作用,夸张一点来说,这个学校也是重庆向北的重要的助推器。
尽管之前重庆的城市拓展是靠的政府搬迁,比如沙区搬迁到凤天路,但凤天路小学配套建设时间几乎与之同步;渝北中央公园火起来并不是中央公园对外开放,也不是因为机场,而是因为八中的整体搬迁才推动了这个区域城市进程。
4、
我们还是将先回到文件对教育行业本身来分析。在城市未扩张之前,中小学教育因为城市化的扩张,成为稀缺性资源。而中国人素来以重视教育闻名于世,不管是过去教师的崇高地位,还是孟母三迁的典故,无一不凸显的是对下一代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城市的基础公共配套,主要是教育和医疗,而与教育比起来,医疗对生活的必要性显得更次要一些,一方面人生病有较长的时段性间隔,其次是生病还存在概率问题,第三是如果重大疾病,那么是偶然性的情况下,那么存在选择性需求,而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一是长期性不间断性,二是基于中国人对后代教育的极端看重,所以基础教育在城市发展中,往往能自成体系,率先推动城市新区的成熟与旧城的扩张!
所以基础教育资源,对于有城市扩张的政府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5、
现有公办民办混合的一个背景是城市在快速扩张,整个城市在谋求增量经济时代,所以资源整合可以获得双赢的结局。但随着城市化扩张日渐走进尾声,增量的效益已经不那么明显,提升存量资源效用,巩固建成区的成果,不发生资源流失,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本身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时代,分税制背景下,城市的收入与城市的繁荣息息相关,而教育又成为各个政府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基础性要素,因此基础教育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
6、
回到政策本身来说,对教育行业自身可能会带来如下一些变化:
第一:原有公办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再次聚集,名校效应更加明显。
第二:民办学校可能会面临结构性的分化,在公办优质教师退出过程中,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可能会面临阶段性波动。
第三:民办学校为了应对这种波动,将改致力于大力引进优质教师资源,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民办学校向优质教师的挖角现象,优质教师短期内流动性提高。
第四:因为挖角优质教师要付出原高于原有的价格,所以民办学校办学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将助推学费的上涨,今年融侨南开中学是不是已经先行一步有待确认,但从逻辑上来讲,这个会成为事实。
第五:公办学校优质教师面临较大幅度流失的可能,因为挖角引发的薪酬体系上涨,公办中学用什么去平衡优质教师资源的薪酬会成为一个问题。
因此基于教育行业本身的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这个政策会显著引发整个行业的走势,首先整个教育体系的薪酬短期内会受到市场的冲击,而与之伴随的优质资源因为市场价格的二次分配将会发生;其次是个逻辑推理,如果薪酬体系对优质资源再分配效用更大,那么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会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对应的教育价格也会得到提升,而公办教育的质量则会受到优质师资流失的影响而趋于下滑。
7、
从教育行业本身来看,整个行业还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第一民办学校因为区域配套短缺而增多;其次公办学校因为大多处于城市老城区,生源受限,规模会逐渐趋于收缩。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产业化可能会率先在重庆发展起来。
民办学校如果能实现,高薪酬与教育质量的正面促进,那么会促使民办教育的品牌化过程,教育产业化会走上前台;而公办校,因为受到薪酬支付体系的约束,在薪酬难以与民办校抗衡,因此公办校最终能否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除了当地财政支持外,还有就是国外较为流行的基金会赞助或者辖区企业赞助的方式来完成。
8、
在目前,区域教育资源不够丰富,且新区需求量大的区域,引进民办校成为改变区域教育水平则成为本区域政府招商的重中之重了,因为在重庆,传统的巴蜀,一三八,育才的教育声誉与质量已经得到极高的市场认同,因此新区如果只是引进普通的民办教育,对区域的城市价值提升极为有限。因为普通民办教育学校,还需要有个市场认同再到效应外溢的一个漫长过程,而对一些需要优质教育资源来促进城市土地价格提升的区域来说,很显然不再适合,他们只适合打补丁,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急需。
因此引进大牌的品牌教育机构则成为各区招商引资的首选条件。如果不能引进,那么在现有学区房已经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区域内的土地价格则会受到极大程度的抑制,基于经济性角度的视野作为配套设施的教育,还不如区域政府自己办,也许还会少很多商业变故,管理更加方便。但全国能够超过上述名校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各区域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渴求程度会被空前强化。
9、
能否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将成为各个区域或者组团竞争的关键性要素。而这点特别对于已经出让较多地块,市场存量地块较多,且教育资源不够丰富的组团,能否引进让市场认同的民办校,将关系到辖区内企业的去化情况,以及潜在的土地市场竞争力。同时因为引进民办校与自办公办校的一方面教育质量的差异,另一方面财政支付的差异,第三是市场号召力的差异,这些区大多会选择引进民办校作为一种更优选择方案。
10、
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作为本文的结尾,从短期来看,主城核心区的二手市场受到教育资源的回归会产生新的需求;而刚引进名校的新区,公办校的,教育质量波动较小的区域,楼市号召力会强化;而对属于联办要退出的学校,则要看教育质量的波动水平,当地楼市的需求可能会与教育质量的波动正相关;而对于教育资源不够,且没有引进让市场认可的高质量民办学校,那么本地的市场需求可能会受到抑制。
